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焦点 >首批养老专业本科生毕业,他们的就业形势如何? 首批养老专业本科生毕业 正文
时间:2025-05-15 02:49:14 来源:网络整理编辑:焦点
首批养老专业本科生毕业,他们的就业形势如何? 编辑:汤晓雪 来源:央
今年,我国率先开设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两所院校,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山东女子学院的本科96名本科生即将毕业。在近期组织的形势招聘会上,他们成了各大养老机构抢手的首批生毕“香饽饽”。本科养老服务管理专业都设置了哪些课程?养老业们校企之间如何开展合作?率先开设养老专业的高校进行了怎样的探索?
首届养老专业本科生毕业生工作是否已有着落?
山东女子学院社会与法学院院长 闫小红:前不久,我们刚刚召开了全校的专业就业双选会,也邀请了大量的本科康养企业来参加。截至目前:
·首届64名本科同学中,形势考公、首批生毕考编的养老业们同学有12位;
·还有10位同学已经明确有了就职意向;
·其他的同学大多数都在一面和二面的过程当中。
据我们了解,专业大约有70%的本科学生,是形势有着强烈的意愿,愿意留在我们养老企业去工作,这个也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。
已经毕业的专科学生薪资水平如何?
山东女子学院社会与法学院院长 闫小红:据我们了解,这一专业的同学,毕业后的薪资水平和山东省其它专业毕业生的薪资水平持平,又略微偏上,税后有5000块钱左右,而且大多数企业是提供食宿的。另外,据我们跟踪调查,我们专科毕业的学生,未来的晋升的速度也非常快,大约在两三年的时间,他们都基本上能够进入到一个管理岗位,薪酬也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。
从选择“留在”到能够“留住”,需要关注哪些重要因素?
北京大学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陆杰华:我觉得首批毕业生现在只是进入到养老服务业中,但是下一步怎么能够留得住,稳得住,让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长期在养老服务业工作,其实还有很多瓶颈问题需要解决。主要有四个方面:
1、工作会考验我们本科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素养,这是非常重要的,只有具备很好的专业素养才能够留下来。
2、我觉得比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声望,也就是社会是不是对我从事的养老服务职业有些偏见,会认为是保姆型的工作,这个职业的声望上不去,人也可能就留不住。
3、职业资格的认定和评价体系方面,我们如何能和其他的职业相匹配。
4、最后一点,一定要让这个就业群体有一个体面的收入,他们的薪酬应该与专业是相对应的。
没有这四个方面工作的很好推进,我们可能就很难留得住这部分人,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。
如何理解我们的养老服务队伍需要“规模适度”、“结构合理”?
北京大学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陆杰华:我觉得“规模适度”意味着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一支能够满足我们今天养老服务需求,相对合理数量的人才队伍,而“结构合理”我觉得更多的要关注未来养老服务的特点:
·它应该是跨专业、跨学科的,它不仅需要老年学、医学、社会学、经济学,还包括营养学等等,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。
·还有很重要的一点,今天我们注重养老服务的本科教育,同时也要更多关注到养老服务的管理人才、经营人才的培养,这样才能推动我们银发经济的发展,更好满足我们的养老需求。
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跑出便民加速度_2025-05-15 02:36
央行副行长潘功胜:人民币汇率跌幅在全球范围内并不大2025-05-15 02:12
资金面紧平衡格局料将延续2025-05-15 02:12
网贷监管细则出台满月 P2P网贷抢滩消费金融2025-05-15 02:02
宿州市工商联五届四次执委会议召开2025-05-15 01:43
中化国际盘中涨停 传中化集团与中化工集团合并2025-05-15 01:40
人民币汇率连续三日刷新6年新低 三日累计下跌480个基点2025-05-15 00:45
黄金周临近黄金销售不动声色 3年前抢金大妈或仍浮亏2025-05-15 00:31
消息称微软计划裁员3%约6000人 是否涉及游戏部门未知2025-05-15 00:21
去杠杆进行时 信用债更堪忧2025-05-15 00:18
宿州经开区召开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推进会2025-05-15 01:42
澳大利亚成为银联云闪付受理终端最多的境外市场2025-05-15 01:40
与未来对赌 资金汹涌抢定增2025-05-15 01:39
银监会:大型银行金融机构应设首席风险官2025-05-15 01:35
《雾锁王国》第六弹免费更新发布 黑夜探索新内容2025-05-15 01:28
前3季度银监会开罚单量同比锐减9成 处罚对象2成为高管2025-05-15 01:26
人民币汇率跌至六年来最低位 专家:短期波动2025-05-15 01:16
人民币汇率昨反弹近200个基点 短期贬值压力释放2025-05-15 00:30
新一轮雨雪上线!宁波多地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2025-05-15 00:26
去杠杆进行时 信用债更堪忧2025-05-15 00:13